施命师父的教诲

 培养良好品性 

何谓品性

一种行为重复地做,直至形成习惯。从早到晚,从小到大反反复复,必定会形成习惯。如果不能再做,心会急躁不安,这就已经形成了品性。

一定要明白,重复做一种行为,会形成一种习惯。从何得知已形成习惯,即如果不能再做,心会急躁不安。

如果误入歧途,要改邪归正,因为那是造作恶业,天界和涅槃之道将关闭。若真误入歧途,必须改邪归正,不然会越陷越深,逐渐养成吸烟、喝酒、说谎等坏品性。

 

品性主导人性的善恶

如果从小有父母管教而养成良好品性的人,从不造作恶业,那么有这样父母的人是幸运的。

可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管教,整天忙于生计,放任孩子结交坏人,养成不良的品性,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恶劣的影响。因此,主导人性善恶的是品性。

2019年8月24日

 

行善需日积月累

要培养良好的品性,就应持之以恒地行善,直至形成一种习惯。同时保持谨慎,注意防范可能会产生的危险。

防患于未然,要思前想后,若事后不会带来危险,那就做。若事后不会焦虑不安,那应当是好事;若事后会焦虑不安,那应当是坏事。总之,要谨慎自制,若事后不会焦虑不安,那就应当做。反复地做,养成良好的品性。

有的老人总喜欢骂:做事不思考,意思就是做事不懂得考虑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。

2019年8月8日

 

品性是知识和能力的源泉

谁具备良好的品性,有礼、整洁、诚实,就容易将知识和能力用在正途。谁具备不良的品性,草率、马虎、爱占便宜,就容易将知识和能力用在歧途。

 

品性决定命运

如果一个人具备良好的品性,无关学历高低或家庭贫富,在哪个家庭、公司或国家,他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,这就是具备良好品性的益处。  相反的,如果一个人具备不良的品性,无论他在哪个家庭、公司或国家,都会有各种问题。   一个地方的进步和繁荣,取决于当地人的品性。要想让国家繁荣昌盛,就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品性。无论作为在家人或出家人,都有必要培养品性,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。

因此,要想看见佛教久住世间,国家繁荣富强,个人就要先培养良好的品性。

 

 抉择和修心 

如何判定应当或不应当

有一天,一位比丘问舍利弗尊者:“应该如何判定应当或不应当,可依据戒律判定对错善恶,可是不知该如何判定应当或不应当。”

舍利弗尊者答说:“在做任何事之前,要先预见未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,如果趋向于恶,则不应当行;如果趋向于善,则应当行。”

如何衡量善或恶,可依十善业道和十恶业道判断,这是现有的标准,大家应以此为依据。

2019年10月1日

 

看清得与失

做事情不仅要看见得到的部分,还要看见失去的部分,以及伴随而来的危险,然后再决定该不该做。在想、说和做之前,对事后的影响要考虑周全,不能只见得不见失。

2019年9月2日

 

不做事后焦急不安的事

做任何事,如果事后不会焦急不安,那就做吧,因为那是善行。如果事后焦急不安,那就不做,因为那是恶行。

如果事后不会焦急不安,不会痛苦,不劳民伤财,不堕入恶道,那就做吧。

2019年10月17日

 

如何判断善恶

善恶无法用尺或称衡量,那么该如何判断善恶?

佛陀说:“造业后心不生痛苦,此业为善业;造业后心生痛苦,此业为恶业。”

因此,做任何事要想到事后的影响,至少应省思四个方面:

1.对自己或他人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?

2.对周围人和社会造成什么影响?是否违反法律?

3.对经济造成什么影响?是否会损失钱财?

4.事后令烦恼增长或减轻,对自己或他人的品性造成好或不好的影响。

希望做任何事情,尽量省思这四个方面。

2019年10月13日

 

自己或周遭非常肮脏,心就不愿安住内在

令人难以置信的是,如果我们自己或周遭非常肮脏,心就不愿安住内在,只想往外跑。

原本早上起来心情不错,可听到不顺心的话后,心随之受影响,整个人变得心神不定。或者闻到讨厌的气味,听到不好的消息,心也会散乱不定。

相反的,如果我们自己或周遭整洁干净,心自然安定,不受外扰,喜欢安住内在。

2018年9月7日

 

 妥善管理情绪 

心浑浊则易任性

常因各种情绪导致心浑浊不清,会容易养成任性的人,不听理由,不听人言,最终变成吹毛求疵、自恃清高、蔑视偏心的人。

2017年8月16日

 

嫉妒者见不得别人好

嫉妒心强的人,每当看见别人变好,就会不高兴,想看见别人越来也差。见不得别人好,社会上会存在这种人。

因此,大家不要成为这种人。无论在什么方面,看见别人好,千万不要嫉妒,应随喜功德。与此同时,促使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好,精进增长功德。

2018年1月3日

容受烦恼的侵扰

经受日晒雨淋很容易,经得起烦恼地侵扰很难。被骂而不生气不难,被赞美而不笑很难。若因为赞美而微笑,过了度就容易骄傲自满。如果在工作中经常接触金钱,而金钱也能令一个人变坏。

如果经不起烦恼地侵扰,就很容易被它摧毁。忍受一个人或烦恼,是我们经常经历的事。

2019年2月7日

心如大地

心如大地的意思是通常情况下,我们的心不像大地,却像被火烧的白蜡软绵绵的。佛陀曾对罗睺罗说:“如果有人将香水洒在大地上,大地会因此而开心吗?不会,它完全不在意。如果有人将恶臭之物洒在大地上,它是否会伤心?不会,它依然不会在意。罗睺罗,你要保持平常心,无论别人怎么对待你,都不要有任何回应,只需专注于修行,如此必然快速断尽烦恼。”如果能够做到心如大地,那么各种美好的佛法将伸手可及,可是由于我们心不够平稳坚固,别人责骂我们,我们立刻心生仇恨。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对方的话当作耳边风,犹如清风拂过,不必心生仇恨,不然可能会因此记恨一辈子。因此,如果我们的心如大地一样平稳坚固,就可以容纳种种善行美德,提高自身的修为,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。

如果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遵循上述的原则,家人之间不但不会发生冲突,还能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,离婚率也会大幅降低。

 

坚持原则

我们作为佛教徒在处理事情时,所想、所做和所说的一切都应该坚持原则。要明白做事不能感情用事,应坚持正确的原则。何谓正确?若依照佛教就是如法遵循佛陀制定的戒律。若依照世俗就是遵循正确的既定原则。

我们不应被情绪左右,不应感情用事,否则容易发生矛盾,对自己、家人或佛教造成不良的影响。所以,要坚持既定原则,不要感情用事。

2015年2月8日

 

 协调好上下级关系促进工作的进步 

如何成为好领导

想成为一位好领导,必须先学习如何成为称职的下属。累积知识和经验,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,脚踏实地认真工作,不要整天抱怨。

只有当自己万事俱备,才能完成艰巨的任务。这是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,是不灰心丧气,没有中途放弃的回报。

2019年10月8日

 

艰苦有助于成长

艰苦的工作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能力。喜欢不断提升自我的人,每次被父母或上司指派繁重的任务时,不应气馁或不敢接受,应当咬牙坚持,不懂就问,如此才能成功。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,自身的能力和经验也会不断增长。

2019年10月9日

 

威力与恩惠

许多朋友和弟子对师父很客气,是因为师父没有为难他们,而是恩威并施,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。

比作太阳是因为师父能给予他们保护,免遭各种伤害,令他们生起敬畏之心,这就是师父的威力。

比作月亮是因为师父能给予他们温暖,他们缺什么师父就给予什么,令他们生起敬爱之心,这就是师父的恩惠。

学会恩威并施的人才能成为一名领袖。相反,如果以权力威胁他人,对方只会一时害怕,这种权力不会长久,当失去权力后就会被人鄙弃。

2019年10月31日

想进步要拜师

谁渴望提升自身的知识、能力和见识,就要拜师学艺。虚心请教老师,自愿为老师工作,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。如果能做到这些,自身的德行和修为必定会得到提升

2019年11月1日  

 

解决问题的原则

有经验的管理者会坚持一个原则,即在解决问题时,不用将会造成恶劣后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。

假设公司出现亏损,作为管理者不应利用不正当或不道德的手段去填补亏损,例如:不应通过贪污、诈骗或贩毒等方式解决问题。

解决问题时应保持正念,不要情绪化,例如:因愤怒而骂人或伤害他人。如此反而会加深矛盾,使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。

 因此,一个优秀的管理者,不仅要精明能干,更要人品端正,知道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,什么可以做,什么不可以做。

一个聪明的管理者,应该坚持上述的原则。

 

 守信与善言 

守信者秉持的原则

守信者常秉持一个原则:尽自己所能将事情做到最好。可是不要忘记,如果我们不提升自身能力,而别人却不断提升能力,那么我们当下最厉害的能力,在未来可能会变成别人最差的能力。

2019年10月24日

说谎者无恶不作

守信指真诚、诚实、坦率、不失信,展现正义和美德。失信等同失人心,因为德行是一个人的核心价值,可它却丧失了。

佛陀说:“一个说谎的人,没有什么恶事是他不能做的。”简单说就是,说谎者成为弃善从恶的人,丧失了美德。

2019年10月26日

 

不要开玩笑

佛陀对罗睺罗说:“罗睺罗,翻倒的椰壳里一滴水都不剩,说谎者也毫无美德,犹如椰壳里一滴都不剩的水。因此,你要牢记不要说谎,就连开玩笑也不行。”

大家千万要记住,连朋友间也不要开玩笑,因为那是在造作恶业。

2019年10月27日

欲骗人先骗己

说谎者必先摒弃内心的真相,重新塑造一个假相。犹如电视的屏幕坏了,虽然声音清晰,却没有图像。

经常说谎的人,内心常常摒弃真相,最终无法分辨真相。各种不良影响也随之产生,损人不利己。

2019年10月28日

说谎

若别人对我们说谎,说明对方缺乏真诚,任何珍爱我们的人,如果我们对他说谎,

他就不再爱我们了。如果他对我们说谎,我们也会不再爱他,人与人要彼此真诚。

 

 尊敬与将心比心 

顺其自然

如果我们曾经帮助过别人,当有人来找我们麻烦时,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,从而摆脱险境。由此可知,无论在哪里,做什么事情,得到帮助自然好,得不到帮助也没关系。

2018年1月3日

 

适当给予

任何情况下救济他人,援助的目标要正确,提供对方缺乏的东西,适量给予,使对方可以自利,不应铺张浪费。

如果给予对方稻谷,吃几餐就完了。但如果教对方种植水稻,将一生丰衣足食。倘若对方已经知道如何种植水稻,只是缺少种子,就给予对方种子,他的生活自然越来越好。

2019年10月30日

学会谅解别人

当有人做了令我们不满意的事,或者曾经和对方发生摩擦,事后两三年我们仍耿耿于怀,不愿意原谅对方。当见到对方时内心依然愤愤不平,将对方视为囚禁在自己内心的囚犯。

因此,当我们内心住着许多囚犯,就会导致思绪紊乱。在打坐时,这些囚就会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,而这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。

2018年4月11日

 

将心比心

师父曾四处寻访名师,可是在看见奶奶吐唾液后,就认定她就是自己心目中的老师。

因为奶奶会先将一张A4大小的纸,剪成四小张纸,放在自己的旁边。每当她吐唾液前,会先往痰盂里垫一张小纸,吐一次就垫一次。

问奶奶为什么要放纸,她说自己老了,不能亲自倒痰盂,只能麻烦弟子帮忙。倘若痰盂里漂浮着唾液或鼻涕液,会招来苍蝇和昆虫,来访的居士看见后会恶心,拿去倒的人也会觉得恶心。

如果奶奶垫一张纸,当有人帮忙拿去倒时,看见的是一层层的纸,就不会觉得恶心。即便侍者乐意帮忙,奶奶也会为其着想。这个实例是将心比心最好的典范。

2017年11月29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