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身法門發現者紀念日

北欖寺祖師——驗證佛陀的證悟

西元1906年,年僅22歲的術.彌給諾,毅然決定在素攀府的頌丕農寺受戒出家,法號:湛塔薩羅。他出家的第二天,就開始努力一邊學習《經藏》,一邊修習禪定。鑒於勤學好問的性格,每當有機會他就去尋訪名師,跟隨他們修習《經藏》和毗缽舍那,希望有一天自己能證悟佛陀的教法,可直到第十一個年頭仍未實現所有目標。

直至西元1917年10月的月圓日,年僅33歲的他在暖武裡府挽粿縣的博奔寺內決心捨命精進修行,立願道:如果不能證悟佛陀所證悟之法,寧死不起座。隨後,他開始攝心守意盤腿打坐,當心漸漸入定,便看見一顆法球(出道光球)浮現上來,接著又看見一顆新法球浮現上來代替舊的法球,且更加透明光亮。當晚,他又次第看見內在的種種身像,乃至法身。

基於此因,北欖寺祖師驗證了佛陀的證悟,證實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修行打坐證悟正法,且不受時間的限制。也就是不管時間過去多久,亦無論是誰,只要以正確的方法修行都有機會得見中道,證悟正法。

證法之日

西元1917年10月的月圓日,祖師托缽回來後便進入大雄寶殿內精進打坐。當時是上午八點多鐘,祖師開始攝心守意盤腿打坐,並下定決心:未聽到報午齋的鼓聲響起,絕不起身離座。他許諾之後閉上眼睛,持續默念“三瑪阿羅漢”。後來,身體逐漸麻痹和酸痛,甚至感覺每一塊骨頭好像要爆裂一般,幾乎快忍受不住了,內心的焦慮也隨之而來:

“咦!以前打坐從沒有這麼難受,為什麼在許下沒聽到鼓聲不離座的諾言後,反而造成身心的焦慮不安?同以前打坐的狀態大相徑庭,何時鼓聲才會響呢?”

心越想越不安,有好幾次幾乎要起身離座。但轉念一想既然許下諾言就絕不能輕易放棄,於是繼續忍耐坐下去。隨後,心開始慢慢靜定下來,止歇安住在一點中,並見到一顆清淨光亮,大小如雞蛋黃的光球呈現在身體中心。當下內心有說不出的舒暢與愉快,酸痛和麻痹的感覺也消失得無影無蹤,就在此時報午齋的鼓聲也正好響起。

那一整天,他都沉浸在喜悅與輕安之中,且能在身體中心見到清淨的光球。傍晚時分,當僧團齊集誦完波羅提木叉後,祖師又來到大雄寶殿中,虔誠發願道:

“今天假如我坐下去後,不能證悟三界導師——佛陀所證悟的正法,寧死也不起座,即便血肉乾枯,只剩下皮筋和骨頭也罷。”

他發心結束後,開始在佛像前精進打坐,並面對佛陀慈悲的尊容,立下大願:

“祈求世尊慈悲,賜予弟子世尊所證悟的正法,哪怕只是少許也好。如果弟子的證悟有害於佛教,則無需勞駕世尊,弟子將奉獻生命,以報佛恩。如果弟子所證悟的正法能廣泛利益佛教與眾生,則祈求世尊慈悲加持,使弟子能順利證悟,弟子自願一生作為護衛佛教,鎮伏魔軍的先鋒戰士。”

發現法身法門

當祖師發完大願後,開始盤腿打坐。這時,他突然發現成群的螞蟻正沿著地板的裂縫攀爬上來。為了預防螞蟻咬而妨礙修行,他用手指沾上煤油,準備在身體四周的地板上畫個圓圈,防止螞蟻入侵。但用沾有煤油的手指畫不到半個圓圈,他又突然打消了念頭:生命都可以奉獻,還怕什麼螞蟻?他隨即端身攝念,繼續精進修行。當心逐漸靜定下來,安住在身體中心如蛋黃般的清淨光球變得更加透明光亮了,且逐漸擴大到如太陽一般大小。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,因為過去所參學的禪法中沒有達到這種境界。

在靜定之中,他感覺彷佛從光球的中心有一個輕輕的聲音傳出來:“majjhima- patipada(中道)”。也就在那一刻,光球裡面呈現出一個小小的光點,正好位於光球的中心點上,這個光點比光球更為光亮。他一邊看,一邊想這也許就是「中道」。剛才浮現的這個光點正好在光球的中心,那就再看看還會有什麼變化吧!

光點慢慢地擴大,大到與原先那個光球一樣大小,原先的光球則消失不見了。他繼續看下去,接著又有新的光球出現,好像噴泉般一個接一個地浮現上來,而且一個比一個更光亮。隨後又看見內在的種種身像一個個呈現上來,乃至見到有蓮苞狀頂髻的法身佛,這比以往所見過的一切佛像都更加清澈純淨。感覺彷佛聽到法身佛的聲音:“如是,如是”在耳中響起。內心湧現出此前未曾有過的清涼與喜悅,他隨之感歎道:

“嗯,原來難就難在這裡,使得眾生不能覺悟。受、想、行、識這四蘊必須凝聚在同一點上,心若止歇,妄想即息滅,妄想若息滅,覺悟即現前。”

發現的真實佛法——法身法門,是證入佛陀所證悟的正法之道,真是既精細又深奧。隨後,他又繼續思索:

“佛法如此深奧,令人難以預料,佛法超越了思想,若仍然在思考,就無法證悟。如果要證悟,就必須讓受、想、行、識凝聚在同一點上,心若止歇,妄想即息滅,妄想若息滅,覺悟即現前,若妄想不息滅,覺悟就不會現前。這是真實存在的,連接點就在此,如果不這樣做,就無法證悟。”

初期弟子的證悟

祖師證悟法身之後,又繼續打坐約半小時。在此期間,一座典雅的佛寺出現在定境中,他一眼就認出那是童年受教育的地方——邦巴寺。他的直覺認定:邦巴寺出現在定境中,說明那裡一定有證悟此法門之人。

為了探尋究竟涅槃,自從證悟法身的那一刻開始,祖師就一直不間斷地精進深修法身法門。越深修細研,越純熟精煉,如此持續了一個多月,直至雨季安居結束。之後,他辭別住持,前往邦巴寺指導打坐。四個月後一共有七個人證悟法身,其中有三位比丘,分別是:尚丸法師、苯法師與武法師,以及四位居士。

就任北欖寺住持

西元1916年,祖師被推薦去北欖寺擔任代理住持,並于西元1920年正式就任住持,直至西元1959年圓寂。他就任住持期間深受大眾信仰和愛戴,所以被人們尊稱為北欖寺祖師或隆普術。

初到北欖寺,祖師看見寺院已經處於半荒廢的狀態。後來,他開始著手復興寺院,並從教育入手,要求全寺僧眾必須嚴格遵守寺規,同時通過修習佛隨念,即以常意念佛恩的方式教授止觀業處。

在教導打坐時,祖師常讓弟子默念“三瑪阿羅漢”,維護心安住在體內第七中心處。“三瑪阿羅漢”意指世尊是正自覺之阿羅漢。常憶念佛陀即修習佛隨念,將有助於增上成就業處。因此,祖師解釋說:“佛隨念是令心覺醒、明亮、有力量之法,使心敢於修行,這也是佛教徒應具備的一種優秀品質。”

除了重視教導打坐以外,祖師也非常支持巴厘語教學,為此還成立了一個教授佛法和巴厘語的學校,建了一棟當時非常現代化的教學樓。後來,北欖寺逐漸恢復往日的繁榮,因此前往北欖寺學習打坐和出家的人也越來越多。

祖師對佛教的重要性

“法身”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,在許多地方都有記載,包括《三藏經》,以及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各種經典。

例如,在《三藏經》長部的波梨品中有記載:“婆私吒聽好,無論是法身、梵身、法者或梵者,都是我如來的名稱。”

不同的年代或不同的人對法身的定義之理解各不相同,但都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它的含義。

直至西元1917年10月的月圓日,當祖師證悟法身後,關於記載於《三藏經》和各種經典裡的“法身”之定義,才逐漸清楚明瞭起來。

祖師教導打坐時既精細認真又循序漸進,從初級到高級皆有明確的指導,使人容易證悟,如法修習之人一般都會有很好的禪修經驗。

祖師在教導打坐方面聲名遠揚,甚至傳到了歐洲多個國家,讓佛教在當地廣為流傳,這是當時泰國佛教未曾達到的成就,有許多外國信徒還不遠千里慕名來到北欖寺受戒出家。

祖師證悟法身之後,一直孜孜不倦地教導打坐,同時讓修行好的弟子承擔起傳承法身法門的重任,在未來繼續向世人弘揚法身法門。

法身法門的傳承

祖師圓寂後,他的得意弟子——詹‧孔諾雍老奶奶繼續教導喜愛修行的人打坐,而法勝師父就是其中之一。當時,他還只是一位非常熱衷打坐的高中生。後來,經過奶奶悉心教導,他也同樣證悟了法身。

法勝師父從修行中體驗到了內在的快樂,以及為了傳承祖師的弘法使命,他有了一個非常宏偉的誓願,即希望世上所有的人都能獲得內在的快樂,而這也是人類共同的人生目標。

這個宏願也是法身寺的奮鬥目標,即法身寺將長期致力於教導大眾修行打坐,並代代相傳下去,令所有人都獲得內在的快樂,並促進世界的和平。

向法身法門發現者致敬

後來,法身寺決定將每年10月的月圓日定為“法身法門發現者紀念日”。為了供養和致敬祖師,世界各地的弟子將會在當天舉辦各種隆重的紀念法會。正是因為祖師的緣故,讓失傳已久的法身法門重現人間,讓後代弟子有再次修習的機會。

今年的法身法門發現者紀念日恰逢9月10日,法身寺誠摯的邀請祖師在世界各地的善信弟子,一起透過ZOOM視頻軟體參與線上法會,通過誦經、打坐和發慈心來表達對祖師的感恩之情。我們願將這份功德虔誠供養北欖寺祖師(湛塔薩羅),同時也為自己累積福德資糧,祈願世界早日擺脫各種危機災難,回歸和平與安樂。